白俄罗斯为何突然要中文去“俄”?

作 者 : ppx
手机阅读
阅 读 : 351
日 期 : 2018-03-18 20:02:09

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馆16日公开发文,请中国人改用“白罗斯”的名称来称呼该国。

该国使馆提出的理由可以归结为两点:

1、我们国家并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也不是俄罗斯的某个区域。“白俄罗斯”会导致这个普遍的误解。

2、从语言和语义的角度来讲,要把该国国名Belarus,或者本国语言的Беларусь翻成中文的话,应该用“白罗斯”。发音中并没有“俄”字的存在。

对此,中国网友最多的反应是——我们一直知道白俄罗斯是个国家的,想多了。

对地理和国际政治有一定了解的人来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是有紧密联系但已然分开的两个国家,这没毛病,是常识。

至于那些不懂地理的人,误解和无知也不是因为修改译名就能纠正的。

【“俄”字可不是形容词啊】

但是,归根溯源的话,“白俄罗斯”这个译名中的“俄”字从哪来的?

首先,苏联时期的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国成员之一,国名正式拼法就来自白Бело+俄罗斯人Русские的组合

(白俄罗斯语:Беларуская,俄语:Белорусская ,英文:Byelorussia)

俄语中“白色”的词Бело的发音和中文的“白”的发音相近,是一个巧合。所以,白俄罗斯既是意译,也是音译。

但不少白俄罗斯人不太接受这样的组合,1991年独立时另启用了Бело+русь的组合,就是为了跟俄罗斯有区别,英文译名也相应变为Belarus。

当然,俄罗斯人还是坚持用他们的叫法Белоруссия,继续视白俄罗斯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就要进一步搞清,“俄罗斯”这个译名中的“俄”字又是从哪来的?

实际上,这个“俄”字来源于蒙古人。

俄罗斯Россия这个词最接近的汉语组合是“罗西亚”或者日语的“露西亚”。

但在东北亚大陆,最早与俄罗斯打交道/打仗/打架的,自然是800多年前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带来的蒙古西征。

蒙古语由于阿尔泰语系的规则,要以元音开头,本族词是不能以l、r的音节开头的。即使是外来词,一般也要把后面紧跟着的元音挪到最前面重复一次,Pос罗斯就这样变成了Орос斡罗思。

“俄”不是形容词,而是音译过程中被中间语言添加的前置元音。

因此,早在元代,中文中就出现了「斡罗思」,对应的拼法自然是“Oros”。但在明朝,汉人没有这一限制,于是把它翻译为“罗刹”。

「罗刹」本是唐代佛经中翻译“吃人肉的鬼怪”的用字。当年中央王朝对于四邻外族的音译名称,都常故意选择带有不雅或种族歧视意味的用字。但恐怕没有那个比“罗刹”的贬义感情色彩更强烈了。

但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受蒙古人、达斡尔人等“中间商”的影响,就采用了“斡罗斯”和“鄂罗斯”,直至最后统一定名为“俄罗斯”。

俄罗斯的“俄”就这么“以俄传俄”地流传下来了。

【某种意义,这就是对“罗斯”渊源的争夺】

我们注意到,白俄罗斯独立之后,国名改成了Бело+русь。这个русь又是什么意思呢?是俄罗斯的简写么?

不是,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罗斯”。

东斯拉夫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859年开始。这时,在第聂伯何、伏尔加河上游的森林,原始社会的血缘氏族部落,逐渐组合成若干个大部落联盟。

862年,来自北欧的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成为了这些部落联盟的统治者(后世史书美化为接受邀请,实际上我们清楚,这是外来征服)。

882年,留里克的继任者奥列格征服基辅,杀死了统治那里的瓦良格王公。并使基辅成为几百年东斯拉夫人的政治中心,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基辅罗斯。

基辅罗斯是最早的东斯拉夫人国家,也被认为是三个现代东斯拉夫民族国家(俄罗斯、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的前身。

这个国家还很快跨过乌克兰平原和黑海,对君士坦丁堡发起了进攻。善战的瓦良格人逼得东罗马帝国纳贡求和。但拜占庭也向这群“野蛮人”传播了东正教(988年罗斯受洗),进而塑造了斯拉夫文化。

那么,这“罗斯”究竟算是斯拉夫人、瓦良格人还是别的什么伊朗人、希腊人呢?俄罗斯史学界为此已经争吵了300年,至今没有罢休。

但今天综合多方证据可信的论点可以告诉我们,“瓦良格”或者瓦兰,是斯拉夫人对这伙从北方,沿着一系列的河流摸过来的强盗-商人-殖民者的称呼,也就是辽宁号航母的前名。

“罗斯”,Русь,则算是这伙人内部的称呼。Ruotsi,从古斯堪的纳维亚动词“游泳,划船”而来,意思是“浆手,水手”。

来自北欧的掠夺者虽然成为统治民族,但最终还是被东斯拉夫人同化。在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罗斯”之后,最终融入消失了。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

1240年,蒙古西征攻占基辅,基辅罗斯也彻底分崩离析。蒙古人建立了金帐汗国,开始了对东斯拉夫等民族近240年松散的臣服附庸式统治。

1476年,初步羽翼丰满的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拒绝交纳年贡。1480年金帐汗国大汗率兵征讨未果,并死于内乱。至此,莫斯科大公国彻底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开始了兴起历程。

而在莫斯科往西600公里的地方,白俄罗斯的波洛茨克公国却落入另一个当时强国立陶宛的控制。

就在蒙古西征取代基辅罗斯的同时,波罗的语族部落之一的立陶宛人崛起,瓜分了蒙古大军兵锋未及的西部基辅罗斯。

从1385年到1569年,立陶宛与波兰从联盟、邦联直至形成紧密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东欧一个强大的国家。

按民族主义者的说法,几大势力对东斯拉夫人的瓜分,使得这个人种内部产生巨大的差异,并延续至今。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与俄罗斯人之间有着永远无法消除的差异。

1613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最盛时期的版图,浅紫色部分是立陶宛大公国,深紫色是波兰王国。下方的浅色底图是现今的国界,可见是立陶宛占据了白俄罗斯、波兰占据了乌克兰。

1、莫斯科大公国壮大而成的俄罗斯,自认为是“大俄罗斯”,内心已经不仅是有责任去解救被异族统治的另外两支,实现“罗斯大同”了。

甚至是因为伊凡三世娶了流亡拜占庭公主,自认为是“第三罗马”,沙皇(凯撒)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法统,又是世界上正教信仰的最虔诚、最坚定捍卫者,是神选民族,被赋予使命与力量来拯救人类。俄罗斯的使命就在于把这种高贵的理念推广到全世界……

2、被立陶宛统治的白俄罗斯,有点渴望和俄罗斯人联手做大国,但是由于立陶宛人统治还算温和,反抗情绪不怎么强烈。

3、被波兰统治的乌克兰,受到波兰贵族欺压,反抗情绪严重,渴望获得俄罗斯的帮助,但是同时也希望能保持独立。

典型的例子就是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带头造反。

以哥萨克暴动为借口,崛起的沙皇俄国开始向波兰-立陶宛发起进攻。而实力不济的赫梅尔尼茨基最终被迫寻求俄罗斯的保护,东乌克兰并入了俄罗斯版图,这也标志着俄国崛起的开始。

在一系列毁灭性的战争后,波兰立陶宛联邦最终在1795年遭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大公国三国瓜分而灭亡。俄罗斯帝国至此拿到了今天的波罗的海三国、大部分西乌克兰与白俄罗斯。

在时隔550年后,古罗斯旧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全部并入俄罗斯帝国版图,罗斯人再次统一在一个政权治下。

俄、白、乌三个民族分布图

【谁是正牌“罗斯”】

与罗斯的Русь不同,俄罗斯国名的拼法是Россия,被认为是受到了拜占庭希腊元音标记和拉丁语的影响,Россия即Рось+ия,

ия就等同于拉丁语系标记国家地区的后缀“-ia”(西亚、尼亚),所以,无论从语音还是渊源,“罗西亚”都是Россия/Russia最标准的现代汉语翻译用法。

俄罗斯人当然认定自己才是罗斯血脉的继承者,但西部的罗斯同胞却有不同意见,尽管这时他们已经被西欧用罗斯的拉丁化名称,称之为鲁斯亚人(Rusians)或鲁塞尼亚人(Ruthenians)。

而白俄罗斯名称中的“白”,缘由有多种说法:

1、白俄罗斯人喜欢传统的白色亚麻服饰,故而得名。

2、在立陶宛崛起前,西欧人称今天白俄罗斯的信奉东正教斯拉夫人为白色罗斯人。在其北部的波罗的海多神教异教徒为黑色罗斯,在南部今天乌克兰的人为红色罗斯。

3、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没有与鞑靼人混血的俄罗斯人为白俄罗斯人。

其中第三点可能是最有趣也最重要的。因为白俄罗斯人的确相信自己血统最纯粹,最纯净。

【血统论与文化论……】

蒙古统治、鞑靼混血,以及后来俄罗斯转身向东,对中亚、高加索的征服,乃至苏联时期的人口迁徙、边疆开发,使得俄罗斯成了一个血统来源相当混杂的民族,或者说民族共同体,拥有相当比例的亚洲血统。

一个苏联笑话大概能从侧面诠释这个问题:

小学老师问学生你是哪个民族?一个小男孩说,我不知道。老师问:那你爸是哪个民族的?他说,是格鲁吉亚人。那你妈呢?他说,是乌克兰人。老师说,那你是俄罗斯族的。

俄罗斯有句谚语可能更直截了当——深究俄罗斯人,就会出现蒙古人。

与俄、乌两族相比,身居最西边的白俄罗斯族,保留了更纯粹的斯拉夫人的血统。而乌克兰人则认为,从文化和地理上讲,自己“根正苗红”,是真正的基辅罗斯传人。

而且据考证,Белoрусь早已有之,Белороссия反而是俄罗斯占领此地之后,把他们的名字按照自己的名字改写构词的产物,故意让人们觉得,这就是俄罗斯的一个小弟。

毕竟,200年的帝国统治,的确难以抹杀550年分割带来的差异。

更何况,在这200年里,沙皇和苏联的民族政策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没有弥合反而是加大了彼此的裂痕。很多原本自认为是俄罗斯人的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反而激生出强烈的民族意识。

早在19世纪沙皇俄国晚期,白俄罗斯、乌克兰的一些知识分子、历史学家和政治人物就在民族意识的驱动下,更强调自己与俄罗斯的差别而不是同源性,致力于重构自己的民族叙事。到今天更是如此。

【白俄罗斯的现实复杂考虑】

我们知道,虽然有“一个基辅罗斯”的传承,“大毛二毛三毛”的戏称,但今天"小俄罗斯"乌克兰却已和俄罗斯反目为仇,从亲密的斯拉夫兄弟变身不共盖天的仇敌。

但卢卡申科治下的白俄罗斯,与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仍然关系好得就像一个国家。无论是从政治和安全利益,还是从经济和文化联系的角度观察,这两个国家都堪称“神圣联盟”。

从左至右:俄罗斯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而且,2011年,俄、白、哈三国之间又形成了关税同盟,2015年升级为欧亚经济联盟,新增了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目标是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建立类似于欧盟的超国家机构,形成一个广阔的统一市场。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互有所需,决定了两国关系难舍难分。但从深层角度看,两个国家之间依然存在许多矛盾。

卢卡申科不承认克里米亚,不承认南奥塞梯,支持乌克兰与格鲁吉亚的主权完整,刻意与俄罗斯拉开距离,白、乌两国总统——卢卡申科与波罗申科这两个“申科”还实现了互访。卢卡申科还称应“恢复和平与安宁,恢复乌克兰兄弟的土地。”

白欧关系正常化也使俄罗斯不满。近年来,卢卡申科积极与欧盟改善关系,谋求政治支持与经济援助。卢卡申科的一些做法得到欧盟赞许。欧盟未对白俄罗斯总统与议会选举强加指责,并解除了对白俄罗斯的部分制裁。

对此,俄罗斯担忧若白俄罗斯持续“西靠”,将使其失去西部重要地缘屏障,损害其战略利益。在债务减免、天然气价格、经贸关系上,双方也有许多争端。

中白工业园效果图,“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工程。没有人能够再在欧洲其它地方修建像这样的工业园区。”

与此同时,白俄罗斯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在首都明斯克附近投资兴建占地达80平方公里的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在海外整体连片开发的最大面积工业园,享有免费土地、低廉税收等极大优惠支持。

MAZ-75710,世界最大的卡车,自重800吨,可载500吨。

这里向东700公里就是莫斯科,向西950公里就是柏林,便于直接触及东中西欧的广大市场,同时享有白俄罗斯高素质劳动力和低工资支出的优势,对俄出口更可享有免税权利。

中白工业园紧邻连接莫斯科和柏林的高速公路和明斯克机场,这相当于为中国的制造业在欧洲搭建了一个绝佳的“桥头堡”。

明斯克重型汽车厂(MAZ),苏联重卡基地,至今在超重型卡车这种大型系统的集成方面还是世界顶尖水平。但却不能自产家用小轿车…

去年11月17日,吉利在白俄罗斯的合资散件组装公司就迎来了首辆车下线,并于前不久投放俄罗斯市场。卢卡申科干脆宣布,政府新公务车一律只许买吉利。

按卢卡申科的说法:现在我们跟西方和俄罗斯的关系都处的不错,我们跟俄罗斯都是斯拉夫民族,但是我们不是给俄罗斯跑跑腿的小孩子,我们是兄弟是联盟,我们同在一个屋檐下,但各自有自己的房间,虽然我们的房间不大,面积很小,但是那是属自己的,是有主权的。

吉利在白俄罗斯的散件组装厂

【白罗斯,听着怪,但没问题】

其实,白俄罗斯1991年一独立,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Белорусь/Belarus。

这比原来的Byelorussia区隔度高多了,其他主要的字母语言,也都早已随着白俄罗斯自己的更改修改了称呼。

但怎么过了20多年,白俄罗斯才突然在3月16日(周五)想起来希望要改中文?

大概因为一是和中国的贸易交流增多了,也是中文和中国影响力变大的结果;二则有可能是因为俄罗斯正好今日(3月18日周日)举行总统大选。

虽然全世界都知道普京胜选没问题,以致于外界都不关心,但白俄罗斯还是可以用要求改中文名秀一把独立性。

可以说,就连斯拉夫体系里最听俄罗斯话、前苏联体制残留最多的白俄罗斯,终于也有了其他前苏联国家的“去俄化”普遍趋势……

如果把中文译名改成“白罗斯”,至少从字面上来看,“白罗斯”和“俄罗斯”就变成了两个都继承了罗斯的国家,以一字之差区别开来。

这样一来,白罗斯和俄罗斯在文字、法理上就有了平等地位。

而且,“白罗斯”这个名字初听上去怪怪的,但的确是符合语言规则与历史渊源的正确翻译,也符合名从主人的原则。

不过,关于国名汉译,中国有制度规定,更改需要外交渠道提出,双方政府协商认可,外交部正式发文推行方可算数。如果随随便便就改了,各种教材、文章典籍、条约协议、证件合同、机构名称都要跟着改,成本不低啊。

中白工业园规划图

这么着,一方面双方先继续深化经贸合作等级,一方面,要不你们也先改改,不要再叫我们中国“契丹(китай)人民共和国”了好不?

这才是真正的错得离谱,都错了800年……



讨论
发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