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谈论枪械的时候经常会说道的一个词就是,子弹威力。但什么才叫做威力呢;
也许有人说:口径大就威力大
也有人说:装药多就是威力大
也有在专业一点的人说:相同口径和装药下弹头的扩张力大就是威力大。
其实每种回答都有有道理,但是都太笼统,我也不是一个专业的轻武器学者,只能从自身的理解来谈谈,如何正确的去认识子弹的威力。
首先说威力,前面我说过,威力很笼统。但是大致的通用的概念就是子弹出膛时的动能,动能越大则威力越大,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成立,大家都知道狙击枪的威力很大,打比方说以12.7x99mm的巴雷特狙击枪枪口动能高达30000多焦耳,那当然它的威力很大,再说回来7.62x39mm的AK-47的枪口动能1980焦耳,弹头重量7.9克,而5.56x45mm的M16的枪口动能1625焦耳,弹头重量3.6克,弹头质量还不到AK的一半。但你们会觉得是AK的威力更大吗?
不一定,我们先来看一下AK-47和M16的弹道凝胶伤害
上图是5.56 下图是7.62,图片质量不好请原谅,可以看出5.56在进入体内10公分之后就开始失稳翻滚,并造成巨大瞬时空腔和较大永久空腔,而质量较大的7.62则在进入体内进20公分才开始造成较大的瞬时空腔,而永久空腔则较小。
但这毕竟是弹道凝胶的试验,人体还有骨骼,还有防弹衣,但仅仅从肉体来讲,5.56的小口径高速弹虽然动能和弹头质量都小于7.62,但是因为质量轻,速度高,反而进入体内提前翻滚,导致对无防护人体的破坏力远大于AK-47的中口径7.62。
因为AK子弹更重,也就更稳。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对面穿着防弹衣,可能AK的杀伤力要更大,因为击穿防弹衣之后,7.62弹头就会失稳甚至碎裂,从而产生更大伤害。
上面的例子是小口径和中口径步枪弹的侵彻力对比,而且枪口动能都差不多,那为什么日本二战时期的三八大盖枪口动能高达2600多焦耳,为什么会出现前面一个洞后面也是一个小洞的穿透伤呢?
这要扯到枪管膛线的缠距,缠距越短,子弹旋转越快,弹道越稳,穿透力越强越难失稳,三八大盖因为在二战同时期装药量和口径都较小,为了实现射程和穿透,只能把膛线缠距做短,但这样的代价就是子弹非常稳定-导致一穿而过,不容易弹头失稳而造成空腔,但这也是为什么三八大盖那么准的原因。
而现代自动步枪的缠距较大,旋转不是很快,因此击中人体后很快失稳而导致翻滚,造成可怕的空腔效应。
上面都说的是步枪,枪口动能动则两千,但手枪枪管不长,子弹装药量也短,枪口动能基本500以下,我国64式手枪仅220J(好像是这个,错了也差距不远),05式警用左轮才111J(真心难打死人)。哪怕是一竿子冲锋枪也最多700-800J的枪口动能,但实战当中停止作用不亚于步枪。
这就和口径和子弹构造有关系了,大家可以看到,大多步枪弹都是尖的,偏小口径的。而手枪弹的口径,现代一般都是9mm以上(5.7-5.8那种邪教不谈...都是作为军用破甲为主)
这得谈到杀伤力到底是什么,打个比方,步枪弹假设打在人身上是1500焦耳,但是一般都会穿透,也就是说,穿透人体之后还剩下大约800焦耳的能量往后飞了,但手枪弹-如.45ACP(换算过来差不多11.43MM)用在M1911手枪上动能477焦耳,但是因为子弹的关系(尤其是空尖弹),把所有的动能全部释放在人体上了,而且空尖弹会扩张。动能全部释放给你的肌肉、内脏、血管。
但是手枪弹因为动能和弹头造型的原因,肯定不适合远距离作战,同理的还有喷子,霰弹枪虽然说装药量也没得太大,动能也高不出手枪很多,但是由于全部动能在短距离内一起释放给人体,再加上霰弹枪的口径和弹丸总质量,因此近距离杀伤之王的称号除了他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