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了,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英德日韩优势巨大,中国是什么实力?

作 者 : 瞭望东方周刊
手机阅读
阅 读 : 185
日 期 : 2018-07-23 09:14:04

一名工程师使用手机控制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5G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是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武锁宁在公开场合被问及频率最高的话题。

“5G尚处于试点建设阶段,未真正落地,所以普通民众尚不清楚它是一个什么概念,又意味着什么。”武锁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而他则会解释:5G不仅会提升你玩手机的体验,还会改变你跟世界的连接方式。简单来说,5G会颠覆你的生活。

“一个盲人不用带导盲犬,也可以在5G网络遍布的世界里安心生活,他可以借助无人驾驶技术去任何地方,汽车会自己寻找停车场;而在车辆无法进入的小道,他也可以借助物联网,躲避障碍物。”武锁宁时常会举这样一个例子。

在他看来,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合理的想象,“5G商用的步伐已越来越近,接下来会有更多与5G相关的应用场景出现。”

语音通话将变成面对面聊天

“和4G相比,5G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带宽更宽、速度更快。因此,普通民众在5G时代最直观的感受将是飞一般的网速。”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纪录片《辉煌中国》中曾有这样的画面:300多名游客在位于贵州凯里大山深处的铜关村同时用5G网络直播当地一场传统民族节日,直播信号没有任何卡顿,峰值速率达到1G以上。

换句话说,在网速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于4G的5G时代,直播卡顿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几十人、上百人同时同地直播也不再是一种奢望。即便你身处闹市街区,也不用担心因人多而导致网速变慢。

而对于4G时代最为人诟病的下载慢“顽疾”,5G也将是一剂“良药”。

“现在我们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但5G网络下只需要几秒钟,你可能还没反应过来电影就下载完了,屡被吐槽的‘下载中’将成为历史。”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少谦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当然,在通信技术最为基础的通话功能上,5G也将带来令人难以想象的改变。你只需戴上一副VR眼镜,拨通朋友的手机号,就会有一个全息的三维人像出现,不仅会讲话,还会做各种动作,犹如在跟真实的人面对面交流一样。

李少谦直言,5G时代,视频通话、线上直播、玩网络游戏这些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个人娱乐活动都将无需再担心网速,“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开5G网络做任何事。”

无人驾驶汽车会礼让行人

“5G速度的提升不仅能满足人与人之间更快更宽的信息通道和信息服务,还将增加物联网的功能,实现人、物相连,物物相连,代表着人类将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武锁宁说。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认为,5G物联网时代最典型、最有前景的落地应用将是无人驾驶,“主管部门在力推,很多互联网巨头也都已经有所涉足。”

曾剑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无人驾驶主要借助的将是5G的高网速和低时延特性,“4G时代,网速和时延都很慢,无人汽车无法根据路况作出及时快速的反应,很容易发生事故,最多只能实现定速巡航、自动紧急刹车等部分功能。”

而5G的带宽更宽,网络信号的传输速度更快,时延可以降低到1毫秒,几乎等于实时反应,从而使得无人驾驶系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对突发情况作出快速反应。

以两辆前后行驶、车速均为120km/h的无人汽车为例,两车之间遇到突发情况的反应时间只有15毫秒,4G的时延约为20毫米肯定会发生事故,而5G网络下则能及时规避风险,防止事故发生。

“5G时代,无人驾驶的车将不再是被动的交通工具,相当于一个‘人’,能在物联网的帮助下准确感知道路、其他车、行人、红绿灯、路边建筑的情况,并据此作出正确的动作反应。”武锁宁说。

简单来说,这些无人驾驶的车未来不仅能够读懂红绿灯、礼让行人,还能识别路面的平坦情况,躲避拥堵路段,规划最优行车路线。

“如果一座城市实现了无人驾驶的普及,那红绿灯就不再有用,完全可以取消。”曾剑秋说。

北京的医生为边疆患者做手术

“除了无人驾驶,5G也将会给医疗领域带来巨大变革,让远程医疗真正成为现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网络部无线优化主管朱智俊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长期以来,中国内部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边远或者农村地区的居民想要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看病异常困难,“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突出,而远程医疗的到来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远程医疗就是借助网络,让医生和患者不必在同一空间也能实现诊疗。过去几年,主管部门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一些偏远地区尝试了远程医疗,但多针对常见病,且仅是看看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5G时代,远程医疗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朱智俊说。

比如,救护车可与医院工作人员在急诊病人的运送过程中保持实时通信;救护车上的工作人员还能将病人X光片和视频等图像实时传输至医院,让医生在病人转运途中对其进行病情诊断并做好初步准备工作,为救治病人赢得宝贵时间。

不仅如此,在5G的助力下,医生们还可进行远程B超。朱智俊说,他们曾做过这样的实景演示:一个医生坐在电脑屏幕前,可通过操控杆熟练地给屏幕另一端的病人做B超,而镜头另一端的B超动作由医疗机器人完成。

“通过5G建立的高速远程网络系统,医疗机器人可几无时差地跟随或者说复制医生的动作,双方基本可以做到完全同步。”朱智俊说。

未来,北京或上海的名医还可坐在本地医院里,借助5G网络实时指导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西藏的医生或者医疗机器人给当地的病人做手术。

参观者在中国联通的展台观看5G智慧工厂模型

工业机器人将变成“维修工”

在工业领域,5G也将会把自身的网络优势发挥到极致,带动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让智能制造演变到更加智能化、智慧化的阶段,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水平。

“智能制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工业机器人来替代部分人工劳力,让工厂的生产效率更高。”武锁宁对本刊记者说,但在4G时代,智能制造受制于网络本身的短板并不能完全发挥“功力”。

5G网络进入工厂,在减少机器与机器之间线缆成本的同时,也会利用高可靠性网络的连续覆盖,使得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活动区域不受限,可按需到达各个地点,在各种场景中进行不间断工作以及工作内容的平滑切换。

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5G还可构建连接工厂内外的人(包括工厂员工、消费者)和机器的全方位信息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任何人和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共享彼此信息。

如此一来,消费者便可通过5G网络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包括设计产品以及实时查询产品的生产状态。

武锁宁说,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智能工厂中,工人、工业机器人、产品、原料都将会变成一个有感知和反应能力的个体,相互之间能够“对话交流”。

当某一物件发生故障时,问题将会即时上报给工业机器人。一般情况下,工业机器人可根据自主学习的经验数据库下自主完成修复工作;当工业机器人无法修复故障时,工人便可利用VR设备,远程指导工业机器人进行操作。

“这不只对中国制造业,对全球制造业都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武锁宁说。

跟着裁判看比赛

“当然,5G带来的改变将会更多地涉及到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政企部系统方案主管陆恒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以外卖为例,考虑到送餐时间,目前各家外卖平台上提供的服务都是就近下单,用户只能选择所在地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商家下单,无法跨区域订餐。也就是说,一个住在北京西城的人是不可能吃到丰台一家餐馆的外卖。

“有了5G网络后,外卖平台便可用速度更快的无人机送餐,打破区域限制。”陆恒力说,无人机对网速和时延有很高要求,一旦操控者或后台系统不能在其遇到障碍时及时变更路线,后者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发生意外,这些在4G时代都无法实现。

而对那些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来说,5G将会提供更便利、舒适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事都不需要出门,在家就能轻松完成,而且体验会更好。”陆恒力说。

比如,你只需在家带上VR头盔,足不出户便能通过遍布在各个景区、360旋转的高清摄像头与身处当地的游客一样,实时同步欣赏北京颐和园、杭州西湖、四川九寨沟的全景,连在湖里的游鱼都能看到。

同样借助VR头盔或者眼镜,球迷们未来可在家中的5G网络下实景观看世界杯、奥运会、亚运会的各项比赛,效果会比去了现场更震撼,因为通过分布在场馆各个角度的摄像头,你可以随意切换角度,甚至能用裁判或者运动员的视角看球。

就连买票也不用对着一张毫无立体感的平面图选座了,可通过VR设备“站到”剧场里面,“实地”体验到底哪个座位视觉效果最好,然后再下单。这种场景应用最快将会在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期间落地。

“这些还只是5G带给的一部分改变,并非全部。”曾剑秋说。

2

5G时代,机遇之门

3G相当于4车道,4G相当于40车道,而5G则是400车道

体验者在北京举行的2017年IMT-2020(5G)峰会现场利用VR设备观看华为5G测试外场

从3年前开始,在位于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来往食堂的学生们每天都会经过一个不太起眼的室外试验场。不过,鲜有人知道,这个试验场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它对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有着特殊意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少谦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是国家“863”计划第五代移动通信重大项目专家组成员。

这个早在2015年下半年便投入使用的室外试验场,是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为联合建立的中国乃至全球首个5G通信系统实验外场,首批搭建了13个基站,承担了诸多5G关键技术的验证工作。

“这些技术只有被反复证明是可行的之后才能走向商用。”李少谦说,未来中国人使用的5G技术或许有部分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并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2018年4月,国内首个5G电话已在广州成功拨通。按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公布的5G时间表:2018年将继续进行5G规模试验,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对中国是个难得的机遇,因为中国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网民人数和移动手机用户,5G应用潜力巨大。”李少谦说。

从1到5

31年前的1987年11月,中国第一个TACS模拟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商用,重约1公斤、形似砖头的“大哥大”面世,标志着1G概念在中国落地,语音通话开始摆脱固定电话线的限制进入移动时代。

自此,移动通信技术进入快速迭代期。伴随着手机屏幕上端的信号标识从“E”到“2G”“3G”再到“4G”,通信设备从紧俏的“大哥大”变成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移动通信一步步“走入寻常百姓家、融入日常生活中”。

如今,4G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覆盖让大家可以在线看电影、开直播、进行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等等。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在给民众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剑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这也是全球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自1G时代便奋力抢夺移动通信技术主导权的主要原因。“无论是从现实还是长远考虑,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影响都不容小觑。”曾剑秋说。

1G 时代,美国的摩托罗拉一枝独秀,掌握了全部的核心技术;2G 时代,力图打破美国垄断的欧洲通过运营商与设备商的合作,推出了名为GSM(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标准,并在全球广布GSM 基站,夺得了大量市场份额。

而中国直到1995年才开始建设2G网络,比欧洲晚了4年。

“在这两个时代,中国一直是跟随欧美的脚步,被动接受它们的产品和技术,自己不具备相关的能力。”曾剑秋说,转折出现在3G时代,不甘落后的中国首次推出了自己的移动通信制式TD-SCDMA。

TD-SCDMA与欧盟、日本联合推出的W-CDMA以及美国高通推出的CDMA2000并称为3G时代的三大移动通信标准,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TD-SCDMA的使用只限于中国境内。

“到4G时代,全球的移动通信制式近一步统一为两个方案,TD-LTE和FDD-LTE,其中前者就是以中国提出的TD标准为基础演化而来。”曾剑秋说,此时,中国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已开始崭露头角,发挥一定作用。

不过,他也直言,即便如此,中国的话语权依旧很弱,充其量只是个配角,“但3G、4G时代的技术积累以及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深刻认识让中国在5G时代奋发图强。”

湖北首个室外5G试验基站在武汉开通

定制化网络服务

“相较4G,5G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带宽更宽、速度更快、延时更短。” 中国5G推进组成员、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全国首批承建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重庆,第一张5G网络开通后测出的5G下载速率高达10Gbps,连接密度达100万/平方公里,5G业务时延仅3毫秒。

“5G的运行速率比4G提高了十几倍,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曾剑秋以车道为例,指3G相当于4车道,4G相当于40车道,而5G则是400车道,“四车道很拥堵,四百车道的话就可以随便开。”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武锁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除了更快的速度,5G将带来的最大改变是物联网,“1G到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都是在满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需求,而5G将成为一个转折。”

“从2G到4G只是一种的渐进式创新,因为网络架构本身只是微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创新,只是网络速度在逐渐变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政企部系统方案主管陆恒力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而相比之下,5G除了提供1G至4G时代的手机业务外,还要面向各种新的服务,提供不连续的、崭新的能力,因此算是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创新。

在陆恒力看来,最能体现5G彻底创新的一点就是,网络架构由4G时代的整体一张网变成了切片式网络。这种架构下,网络服务不再“一视同仁”,而是可按用户需求以及场景的不同,定制化设置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

“发朋友圈、上传视频等都会对上行速率有较高要求,而在线观看视频、直播则对下行速率有较高要求。”陆恒力说,如果仍像4G时代一样,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张网,网络体验不会有太大改观,因此要“区别对待”。

比如在医院,医生需要上传大量的医疗数据、病人影像图片,便可在该区域设置较高的上行速率;而在展会这种短暂性人流密集的区域,则可调低上行速率,提升下行速率。

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5G本身的技术优势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可估量影响促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其发展。”张平说。

早在2013年2月,工信部便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推动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将其作为聚合移动通信领域的产学研用力量,推动5G技术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工作平台。

3年后的2016年1月,中国宣布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实验,计划在2016~2018年三年间分阶段进行5G的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方案验证。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多个政府文件均对5G的研发、试验、商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前,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的步伐相对较慢:2009年才开通3G网络,比世界上第一个3G网络开通晚了8年;2013年发放4G牌照,比全球第一个4G网络晚了大约3年。

“如今在5G上的较早布局让中国更加主动。”武锁宁告诉本刊记者,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中国在5G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开始扮演重要角色,而标准是5G商用的前提,一直是各国博弈的重点。“以往中国在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很少能插上话,现在不一样了。”一位要求匿名的运营商内部人士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华为等通信设备厂商以及联想等手机生产商都已参与到全球5G标准的制定中。

这位曾参与过几次3GPP会议的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中国企业在会上提出的5G标准方案往往都会吸引与会者的注意,引起比较热烈的讨论。

“有很多人赞成,也有一些人反对,但这至少代表中国提出的标准方案获得了重视,而不是无人问津。”该名人士直言。

在2016 年11月的3GPP RAN187会议上,由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就打败美国主推的LDPC、法国主推Turbo2.0,获得更多赞成票,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编码方案。

2018年6月14日,3GPP全会批准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功能,标志着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

“除了标准,中国拥有的5G技术专利数量也在增加。”李少谦说。

全球证券和投资银行集团杰富瑞2017年9月发布的报告《电信服务—5G和IoT(物联网)的地缘政治》显示:截至2017年初,1450项5G网络重要专利中,10%为中国人所有,预计未来这一比例还会上升。

最近,2018世界移动大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图为工作人员进行5G+AI( 人工智能) 技术的远程遥操作技术展示

基站建设成本有待降低

在技术和标准的双重助推下,中国的5G建设正在提速,三大运营商均已开始了5G网络试点。

过去一年多里,中国移动提出在上海、杭州、广州、武汉、苏州五个城市进行外场测试,每个地区将建设超过100个5G基站,并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个城市开展5G业务与应用示范。

中国联通则在北京、天津、青岛、杭州、南京、武汉、贵阳等16个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中国电信也计划在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兰州等12个城市开展5G试点。

“但对运营商来说,发展5G的心态多少有些矛盾,一方面5G代表着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落后;另一方面5G的建设成本偏高,压力很大。”上述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说。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张同须说,5G设备主要采用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再加上超大带宽,导致射频通道数和基带处理能力需要成倍增加,建设成本也有所增加。

“目前,新建一个5G基站的成本在100万元左右,而之前改造一个4G基站的成本只有几万元。”一位要求匿名的运营商技术人员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他希望未来形成规模效应后,5G基站的建设成本能下降至40万元左右。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分析部门的数据显示,未来中国的5G基站数量将是4G的2倍,运营商5G建网主体投资可能高达1.23万亿元,较4G投资增长68%。

“整体上看,目前运营商4G的投入还尚未收回,再加上提速降费,5G庞大的建设费用确实是一个问题。”武锁宁说。

不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指出,预计2020年,5G将直接创造920亿元的经济增加值;至2030年,5G带动的直接总产出将达3.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将增加800万个就业机会。

同时,上述白皮书也说,5G将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即便如此,张平仍再三提醒,中国发展5G要稳扎稳打,“5G的建设要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因为5G时代刚刚开始。”

3

5G之城,谁跑在前面

因互联网企业云集而闻名海内外的杭州,正在全力追赶下一个技术高地——5G

杭州移动向外界展示的基于5G网络的远程医疗服务实验场景

每到节假日,西湖的断桥上总会出现拥挤的人潮,使得原本颇具意境的历史景观犹如闹哄哄的街市。不只西湖,全国大多数热门旅游目的地皆是如此,“景区变人海”的尴尬不断上演。

“我们一直在思考能否借助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解决这个痛点,让景区的管理更有序,游客们的体验更舒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移动)总经理王文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18年4月,杭州移动在西湖断桥边的一个酒店顶楼架设了5G基站,并在视野开阔位置安装了可360度旋转的摄像头。游客不用去现场,只需带上VR头盔,便能在5G网络的帮助下,身临其境般全景游览断桥。

“尽管这样的场景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未真正落地,但其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未来,全国各地的游客足不出户,便能欣赏到杭州的美景。”王文生说,不只西湖,杭州移动目前已在市内多个区域全力推进5G基站的建设工作。

按照杭州市的整体规划,2018年要完成5G试验组网建设计划与网络功能试验,2019~2020年实现5G在杭州市区内的基本覆盖,2021~2022年将5G的覆盖范围拓展至全域。

“我们希望在4年后的2022亚运会上,杭州能以‘5G之城’的崭新面貌迎接四海宾朋。”杭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杨晓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发展5G并非盲目跟风

“有人认为,我们大力发展5G是盲目跟风,其实不然。杭州在4G时代就已走在了全国前列。”杨晓勇对本刊记者说,杭州是国内最早开展4G商用的城市,4G建设经验曾推广到全国,被誉为“4G第一城”。

王文生直言,杭州目前共有1.8万个4G基站,是全国4G网络覆盖最好的城市之一,日均网络流量已超过北京、上海等地,“这么大的流量负荷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对网络进行优化升级。”

过去几年,杭州移动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用网需求,已尝试将一些前沿的创新技术应用到4G网络中,有效提升了网络服务速率。这种过渡性的网络也因此被业内称为4.5G。

“5G是4G的升级迭代,所以4G试点和商用的成功为5G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帮我们树立了信心,让我们敢于在杭州开展大规模的5G实验。”王文生说。

这仅仅是内因。作为一座因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而闻名海内外的新一线城市,杭州也一直非常重视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而这恰好给5G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早在2014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顺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一号工程”,明确发展信息经济、推进智慧应用,是杭州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唯一选择。

杨晓勇说,目前,杭州信息经济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GDP总量的四分之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5G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成为其最终落地的驱动力。”

2015年9月,工信部和浙江省签署《关于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以杭州云栖小镇和桐乡乌镇为试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操作系统建设以及场景设计。

“这就是5G车联网,俗称的无人驾驶。”杨晓勇说,工信部当时的初衷是探索汽车作为5G的一个应用场景,但包括重庆在内的一些试点城市多专注于如何实现车联网,唯有杭州将重点放在了5G网络建设上。

为此,杭州还在同月专门成立了杭州市推进5G试验网建设及应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之后,杭州联合已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华为和中国移动,在云栖小镇搭建了全国第一张5G相关的小范围实验网,并由此制定了运行标准,开展了多次实地测试。这便是5G在杭州最早的实践,在全国亦屈指可数。

“无论内因还是外因,都可以看出杭州发展5G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自身的需要,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杨晓勇说。

不到3天建成一个5G基站

在王文生的印象中,2017年算是一个转折点,5G在全球获得了广泛关注,中国也在5G技术研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而瞅准机会的杭州更是在这一年开足了马力,希望率先登上5G这艘快船。

2017年初,杭州市主要领导与中国移动总公司领导层就5G建设达成共识,争取杭州成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其后,杭州市领导组织多部门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试点申请方案。

虽然直到近一年后的2018年2月,中国移动才宣布将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5G试验网,将杭州确定为首批开展5G外场测试的五个城市之一,但杭州在此之前就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

王文生称,2017年下半年,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杭州移动便着手针对即将到来的5G试点做前期的落地方案设计,包括5G基站到底该怎么建、建多少、建在哪些区域、跟哪些应用场景结合起来等等。

“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其网络搭建无前车之鉴,难度很大。我们组建了几十人的团队,花了大概三个月时间去厘清试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他说。

春节过后的2018年2月底,杭州的5G试验网建设正式拉开大幕。“考虑到试点范围不宜过大,我们跟中国移动方面商量后最终决定将5G网络的建设重点放在‘一景一馆、两圈两院、一区三小镇’十个区域上。”杨晓勇说。

“一景一馆”指的是西湖景区和2022杭州亚运会场馆;“两圈两院”指的是武林商圈、钱江新城、浙江大学以及科研院所(包括杭州移动研究院和华为研究院);“一区三小镇”指的则是滨江高新区、物联网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

“这十个区域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作用。”王文生说,一个月后的3月29日,杭州便开通了第一个符合3GPP规范的5G试验站(基站)。

杭州移动网络部规划室主管岑曙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截至2018年5月初,杭州已建成且开通的5G基站已有22个。照此计算,杭州在过去的2个月里,平均不到3天就搭建起一座5G基站。

王文生坦言,如果没有杭州市政府的全力支持,5G建设的效率不会这么高。

“‘建设5G试点与应用先行区’已被列为杭州市2018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杨晓勇说,仅在今年上半年,杭州市政府就已召集相关部门、区县、企业召开了2次研究、协调和推进5G建设的专题会。

杭州还把5G试点建设的工作分解到对各部门、单位的年度考核中,比如要求城管、公安、交通等单位,开展路灯杆、标志杆、监控杆分布调查;规划部门修编通信基站布点规划;环保部门开展电信设施电磁辐射安全知识教育。

组建千人“军团”

不过,5G基站的建设也存在难题。

“因为5G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相关设备的量产不够,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建网进度。”杨晓勇说,为此,杭州通过运营商加强与华为的合作,让后者优先保障杭州5G试点所需的设备供应。

“目前,我们已经在武林商圈、滨江高新区、西湖景区、浙江大学等区域完成了连续覆盖的5G业务体验场景构建。”王文生说,与此同时,杭州移动也在尝试将5G引入更多的场景应用中,探索商用的可能。

上述提到的西湖断桥360度VR直播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此外,5G远程医疗、5G AR远程维修、5G体验车等多个5G业务试点应用也都已上线演示,“将来5G网络建设成熟时,这些应用都会在杭州变为现实。”岑曙炜说。

但王文生也提到,5G的行业应用拓展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运营商是主力,很多行业企业还并未参与到其中来。”

这一点杨晓勇也赞同。“5G带来的利好是全社会共享的,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的推进单靠一家企业或者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他说,杭州因此在试点伊始,便鼓励域内企业加入到5G试点工作中来,共同应对挑战和机遇。

如今,这一情况已有所好转。2018年5月,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联合阿里巴巴、华为、海康威视、吉利汽车、浙江大学等26家产业链合作伙伴成立了浙江省5G产业联盟,以构建合作共赢的5G生态圈。

“未来,杭州将会依托浙江省5G产业联盟,纵向推进智慧交通、视频娱乐、工业能源、智慧城市、智慧教育、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慧医疗等七大领域的5G应用。”杨晓勇说。

按照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提出的“杭州5G之城”建设规划,未来组建包括自有队伍与合作伙伴在内的千人团队,投入10亿元在上述十个试点区域,建设数百个5G基站,使5G网络覆盖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杰认为,如果把4G比作修路的话,5G则是造一座城。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把杭州打造成5G网络规模最大、试验进度最快、产业贡献最丰、创新应用最广、体验用户最多的城市。”王文生说。

而对于4年后的2022亚运会,杭州目前也正在制定相关场馆的网络建设指导原则,之后将在各场馆同步进行5G网络建设,希望通过最先进的5G网络承载亚运会从观赏、举办、管理等各方面的业务需求。

“我们更大的愿望是,借由5G助力杭州建设世界名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杨晓勇说。

4

全球5G竞赛

鉴于5G带来的巨大红利,各国都在积极布局

在日本东京,一名观众体验基于5G技术的虚拟现实设备

尽管5G时代尚未真正到来,但其将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诱人红利已不言而喻。

高通2017年发布的《5G经济研究报告》预测,2020~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5G价值链平均每年将投入2000亿美元,这将支持全球GDP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上述报告还显示,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全球5G价值链将创造3.5万亿美元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因此,全球各国早就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布局5G,希望在5G时代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将发展5G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优势仍在的日韩

无论3G还是4G时代,日本和韩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水平都处于全球前列,在亚洲地区少有对手。

面对来势汹汹的5G,日本自然希望仍旧延续优势。2013年10月,官方背景的日本无线工业级商贸联合会(ARIB)便建立了5G特设工作组“2020 & Beyond Ad Hoc”。

自2014年始,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便与多家企业联合开展5G实验,还发布了5G白皮书,详细阐释5G无线接入的关键技术;2016年9月,日本软银启动5G项目“5G Project”,成为全球第一家商用Pre5G Massive MIMO的运营商。

2020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东京举办。为此,日本将提前部署5G商用系统,并计划在2023年把5G的商用范围扩大到全国。预计,日本三大运营商对5G的投资总额将达到5万亿日元。

而韩国则在2013年6月成立了5G论坛推进组5G Forum,提出了5G国家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4年初,韩国政府就敲定了以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发展总体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战略”,决定在2020年推出全面的5G商用服务,并投资1.6万亿韩元(约合90.3亿元人民币)用于5G核心技术研发。

在2018年2月举行的平昌冬奥会期间,韩国已实验性地推出了5G服务。韩国多家运营商也都在今年启动了5G的网络测试,为接下来的商用做好准备。按照韩国官方的说法,韩国的目标是成为引领世界的5G通信强国。

迎头赶上的欧洲

除在2G时代赶超美国,引领全球外,欧洲在3G、4G上的发展上都相对后劲不足,整体上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5G时代,欧洲决心迎头赶上,重回第一阵营。

2012年9月,欧盟就启动了“5G NOW”的研究课题,主要面向5G物理层的技术研究;同年11月,欧盟还投资2700万欧元预算启动了“METIS”5G研发项目。

但直到2016年9月,欧盟委员会才发布5G行动计划:2018年启动5G规模试验,2020年实现5G商用。相比之下,欧洲内部各国对5G发展的态度更为积极。

英国在2012年开始推动5G技术研发,同年建立了5G网络研发中心;2015年9月,设在英国萨里大学的5G创新中心(5GIC)成立,核心成员包括英国各大电信运营商、BBC等。

2017年3月,英国发布《下一代移动技术:英国5G战略》,宣告将通过5G及全光纤计划确保英国成为下一代移动技术和数字通信的全球领导者;10月,又宣布投入2500万英镑,探索5G商业模式、服务和应用的潜力。

而在此前的2017年初,英国政府已向5G研究机构拨出1600万英镑,建立一个全国性的“5G创新网络”,用于测试与5G相关的新技术,以实现其“成为世界上第一批使用5G的国家”的愿望。

而德国致力于成为5G网络及应用的领导国家,2012年4月便在德累斯顿科技大学成立了5G无线通信系统专门实验室;2016年启动了“德国5G网络倡议”,首次提出了一系列快速完善5G基础设施的措施。

2017年7月,德国发布《德国5G战略》,介绍了落实5G战略的五个行动领域,包括加强5G网络输出,进行更加协调、更加有针对性的研究,实现5G网络城镇村全国覆盖。

丧失霸主地位的美国

相较日韩以及英德,美国一直在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尤其在4G时代,以高通为代表的美国企业掌握着绝大多数的技术专利,堪称霸主。

5G时代,美国依然希望借助其雄厚的技术积累,延续往日的辉煌。 2012年,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就成立了一个由政府部门和企业组成的5G研究联盟;同年,美国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应用中心(BWAC)也开始积极进行5G项目研发。

2016年7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就为5G网络分配了频率资源,是全球首个开放5G频谱资源的国家;同时,美国也宣布在4个城市进行5G技术推广和实验。

美国的三大运营商Verizon、AT&T和T-Mobile也都公布了自己的5G计划,并与三星、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等公司开展技术和商用部署实验。

2018年5月,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公开表示,建设5G移动网络是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务,美国需要5G,无论是出于防御目的,还是出于商业目的。

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在5G发展上已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4G时代积累的诸多优势正在丧失。

5

5G渐近,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2G到4G只是一种渐进式创新,网络架构本身并无太大变化,只是网速在逐渐变快,而5G要面向各种新的服务,提供不连续的、崭新的能力,因此被看作是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创新。

5G时代正在到来,一大批行业应用也初露真容

在2018年6月27~29日于上海举行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0家行业知名企业,展出了包括物联网、可穿戴技术、互联城市、虚拟现实及无人操控等即将在5G时代影响人们生活的新技术,令外界颇为惊叹。

而两周前的6月13日,主要的国际通信标准制定组织3GPP,刚刚批准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NR)独立组网方案。这标志着首个真正意义上的5G全球标准正式出炉,5G已完成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

这一切都预示着,5G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5G是5th-Generation的缩写,也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和4G相比,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带宽更宽、速度更快、延时更短。一个形象的比喻是,3G相当于四车道,4G相当于四十车道,而5G则是四百车道。

当然,5G在凭借升级版的技术特性满足人与人之间日益增加的通信、娱乐需求外,还将提高网络的智能化水平,给物注入一定的感知反应能力,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能够相互“对话”,带领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

外界普遍认为,从2G到4G只是一种渐进式创新,网络架构本身并无太大变化,只是网速在逐渐变快,而5G要面向各种新的服务,提供不连续的、崭新的能力,因此被看作是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创新。

这种彻底式创新可以简单理解为,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在5G时代,网络服务不再“一视同仁”,运营商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网络运行速率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5G毫无疑问将会在未来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高通2017年发布的《5G经济研究报告》预测,2020~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因此,全球各国早就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布局5G,中国也不例外。

早在2013年2月,中国5G推进组便成立了;3年后的2016年1月,中国宣布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实验,并给5G的实验、商用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此后,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国内公司均开始积极参与其中。

中国在5G上的努力也最终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由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编码方案;而截至2017年初,全球1450项5G网络重要专利中,10%为中国人所有。

在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后,中国的5G建设如今已开始逐步落地。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已陆续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展5G外场测试及业务与应用示范。

一大批行业应用也初露真容。可以试想一下,在未来的5G时代,无人驾驶将会成为现实,汽车不但能根据路况寻找最优行车路线,还能实时躲避障碍物、礼让行人。

远程医疗也不再是简单的视频问诊,而是能实现远程手术;工厂里的机器人将成为工人的“助手”,巡视工厂、参与维修,等等。换句话说,5G将会完全颠覆你的生活。

尽管这些都还未变成现实,但时间已不会太久。按照运营商们公布的计划,2019年5G就会实现部分商用,2020年将正式商用。

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5G网络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无论对于运营商还是产业链的其他企业都极具挑战性,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毫无疑问,5G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既要避免盲目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应把5G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迎难而上,实现自我突破。


讨论
发言

推荐阅读